首页 > 发展改革工作 > 创新和高技术发展 > 地方进展
T+
T-
[ 打印 ]
来源:高技术产业司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之八十一

——构建“职教+高教”模式培养高端制造业人才

 

  在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沈阳市通过构建“职教+高教”的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了企业与职业院校战略合作,构建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新模式,为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探索出了新路径。

  一、人才供需错配影响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

  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着供需错配的问题。一是职业教育与地区产业发展布局结合不紧密,无法满足地区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存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缺乏、人才供求结构失衡等问题,亟须解决大量高层次优势产业职业技能人才匮乏的现状。二是职业教师知识体系相对单一,有市场经验的职教教师严重缺乏,导致职教院校毕业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实践经验缺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按照现有政策规定,企业办学虽然能够得到国家税收优惠和部分资金支持,但不足以弥补企业办学支出。三是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社会各界普遍将职教看作是“再教育”,对职教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导致职业教育面临生源不足、质量差等问题。公办职教不能向市场提供市场化的培训服务,无法通过市场化机制充分体现其价值,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职教+高教”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了职教体制改革新路径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破解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供需错配的结构性矛盾,沈阳市充分借鉴吸收其他地方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理念,强化了校企战略合作,着力构建了“职教+高教”双元制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博士生联合培养机制。

  一是出台人才配套政策,聚焦“工匠”培养。2016年,沈阳市获批双元制教育改革试点城市,印发了《沈阳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布局,实施“高精尖优才集聚工程”、“海外优才汇智聚力工程”、“盛京工匠培养工程”三大工程。制定了《沈阳市“双元制”校企合作培训项目实施办法(试行)》,大力推动校企双方形成资源共享、成本共担、联合招生、协同育人、多方评价的长效合作机制。

  二是强化政府引导,探索双元制育人新模式。沈阳市依托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沈阳中德学院,开展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宝马班”、“德克斯米尔-欧福科技班”、“中德机电班”等6个订单班。组织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与华晨宝马等合作开设订单班,定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制定“双元制”教育计划,实行校企共同招生,推动校企双方共同教学和定期检查评估;在专业设置、培养标准、教学模式上,紧密对接中德装备园、跨企业培训中心及企业实习基地。推动多家企业和职业院校战略合作开展中职教育,中德新松教育集团与3所职校联合组建“中德新松班”,联合培养智能制造高端应用型人才。

  三是由职教拓展至高教,强化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应用导向。华晨宝马和东北大学联合启动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技术与管理高端人才项目”,推动应用型研究人才的培养。由华晨宝马公司面试录取进入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根据应用需求提出相关课题方向,在项目实施期间提供研究课题必要的信息、数据及实际应用与实验环境,协助博士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博士生除享受高校福利待遇外,还获得由华晨宝马公司提供的连续4年的研究资助金。目前,联合培养博士生已达16人。东北大学、沈阳新松机器人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建立了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打造应用型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学院采用国际化办学模式,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应用型研究人才培养模式。

  三、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

  2016年,华晨宝马提前与54名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宝马订单班2017届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订单班目前在校生173人,已毕业在华晨宝马公司工作的有181人。中德“双元制”合作办学2017年5月在中德总理定期会晤上签约。华晨宝马培训中心落地中德产业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成效,沈阳中德学院已有4位教师完成德国AHK教师培训和考官培训,3人赴德国完成职业教育培训。2017年底,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已毕业本科生400余人,硕士生120余人,博士生43人。沈阳市“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全国的广泛关注。2017 年7月21日以来,凤凰网、《中国日报》、《辽宁日报》对沈阳市“双元制”高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题报道,对该机制取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给予了高度评价。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