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之六十四
——出入境改革创新助力外籍学生实现在京创业梦
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北京市按照公安部支持创新发展的出入境政策措施,允许在京津冀高校的外国学生经所在高校同意并出具推荐函,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兼职创业活动(不包括注册企业),可以申请在学习类居留许可上加注“创业”,拓展了吸引外籍人才的渠道,提高了外籍人才在华创业就业的积极性。
一、制约我国聚集外籍青年人才在国内创业的政策瓶颈亟待突破
根据有关规定,外国留学生应届毕业后无法直接就业,需在境外获得2年以上工作经历后,方可在境内申请工作类签证入境,有关规定不利于充分吸引和有效利用海外人才资源。长期以来,外国青年人才在中国创新创业难以得到居留许可,影响了外国留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制约了我国有效利用全球青年人力资源。
北京是全国创新创业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和外国在华留学生最密集的城市,外籍留学生作为文化交流使者,在中国创新创业具有宽广视野、比较思维和世界眼光,有利于促进产学链全球延伸。为了吸引和集聚外籍青年人才,促进他们在创新创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亟须破解制约束缚我国吸引聚集外籍人才的政策瓶颈和制度障碍,有效引导外籍高学历人才在华创业就业。
二、全力推动出入境新政获得国家授权并落地见效
在全面改革试验中,北京市公安局坚持首善标准、需求导向,主动作为、积极争取改革新政在京先行先试,努力创造经验、做出表率。
一是广泛调研,研提意见。会同中关村管委会等相关单位开展系列调研,组织全市涉外企业、外国人才、归国创业外籍华人、外国留学生等群体代表开展10余场座谈,细致梳理现有涉及外籍人才引进的法律政策,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移民政策,结合在京外国留学生群体在京创业就业需求,按照“创新服务、放管结合”的思路,向公安部梳理上报2项具体改革创新意见,为改革新政在京先行先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积极争取,先行先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邀请公安部来京专题调研,积极为公安部研究推出支持外籍学生留京创新创业的出入境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2016年年初,公安部正式出台“支持北京创新发展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在京试点支持在京创新创业的外籍留学生提供申办签证、居留许可等政策便利,为北京吸引外籍学生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是整合资源,强力推进。北京市公安局主动争取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支持,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科委、市人社局、市侨办、市教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组建专班,克服无先例、无场地等难题,按照“条件明、材料少、程序简、效率高”的标准,逐条逐项细化申请材料、申请流程和审批标准,制定《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确保新政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四是内外结合,广泛宣传。新政实施以来,北京市在充分利用新闻发布和网络宣传的基础上,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调动相关单位力量,先后召开面向各类涉外群体的政策解读会100余场,积极接待中宣部“调结构、转方式”采访团、中央电视台《创新强国》纪录片组,到外国人服务大厅实地采访,并通过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等知名媒体开展海外宣传,让新政广为人知。
五是创新手段,优化服务。主动工作、加强协调,结合外籍学生的个人意愿,与市教委、在京高校、企业用人单位建立完善沟通协作机制,为符合政策的外籍人才提供简化办理流程、放宽居留许可办理时限等政策便利,同时为人才家属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大大激发在我国高校毕业的外籍学生在京创新创业的热情。
三、出入境新政助力外籍学生创业取得初步成效,并进一步推广扩大政策效益
截至2018年6月,北京市公安局已为2名在高校的外国学生办理了加注“创业”的学习类居留许可业务: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法籍留学生丹尼尔,在中关村注册成立了万美丹尼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互联网领域创新创业;在清华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的马来西亚籍留学生赖国强,创建“运动故事”动故事,积极为爱运动的人士搭建互联网社交平台。
为4名我国高校毕业的外国留学生加注“创业”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分别为:创建了北京挪威之印咨询有限公司的来自挪威的卡米拉;共同创建了北京乐移科技有限公司的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居丁强和来自乌克兰的卢思朗;创建了北京瀚海亚美迪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来自墨西哥的伊万。
2017年3月,公安部出台关于复制推广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创新创业等7项出入境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将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复制推广到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面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国办发〔2017〕80号)》向全国推广“鼓励引导优秀外国留学生在华就业创业,符合条件的外国留学生可直接申请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等13项改革创新举措。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便利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发展,激发外籍华人创新创业热情,支持外籍青年学生创业,将对全国进一步吸引聚集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也将进一步释放人才“红利”,解决制约束缚有关地区吸引聚集外籍人才的政策瓶颈和制度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