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之六十一
——“地方政府+军工”的股权合作模式推进民机新品研发
西安市在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支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以筹划启动新舟700项目为契机,对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飞民机”)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立民机产业平台,以股权多元化、增资扩股等方式实现社会化融资,分散融资风险、增强企业活力与核心竞争力,不断做实、做强、做大。
一、市场化程度不高、体制不灵活、投入不足、发展缓慢长期困扰民用航空产业
我国航空产业主要由国家政策导向进行产品控制和布局安排。国内民机产业依附于军工企业,存在着市场化发育不足、体制不灵活、管理落后、投入不足等问题。
从航空产品的发展轨迹来看,民用航空产业一直依存于军事航空制造业,投资渠道单一,缺少自下而上的投资动力与受益人的问题,在具体项目研制中的突出特点是:计划管理为主,军民混线生产,项目之间合作沟通不足,资源分散,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多家地方企业竞争项目和投资。这种宏观和微观管理体制上的不协调使得民用航空产业发展迟滞,市场开拓能力不足,最终难以形成与国际航空工业巨头竞争的产品及市场营销、支撑体系。
二、建设产业发展平台,扩股融资加速发展
为巩固和扩大在涡桨支线飞机领域的市场基础,中航工业启动了新型涡桨支线飞机研制工作。新舟700是国家中长期民机发展规划中“两干两支”的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填补国内空白,建立我国涡桨支线客机自主创新体系,为打造世界知名涡桨支线飞机制造基地奠定基础。
为提早进入市场,抢占市场先机,新舟700飞机项目面临时间紧、任务重、资金乏力等问题。新型商用飞机项目的研制需要庞大的资金,且投资回收期很长,因此新舟700飞机项目的研制必须依靠多家企业尤其是地方企业的融资,并充分利用社会及国际等优质资源,从而把航空工业技术优势和地方经济发展形成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民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实现我国民机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一是建立产业发展新平台。2015年4月10日,为落实航空工业的发展战略,结合中航飞机改革发展的整体思路,中航飞机将民机业务进行专业化整合,组建西飞民机。通过这种方式设立的新公司,一方面,有利于统筹航空工业优势资源参与项目研制,确保项目技术成功;另一方面,通过股权多元化的方式实现社会化融资,分散融资风险。西飞民机成立后,依托经中国民航总局批准的民机研发体系,集中中航飞机的民机资源,开展新型涡桨支线飞机设计开发、研制生产、适航取证、试飞交付、服务保障等工作,并根据中航飞机改革发展的实际进展,逐步实现对民机研制资源的整合,建立中航飞机民用飞机产业的专业化发展平台。
二是创新股权结构。根据项目研制资金需求情况,西飞民机注册成立时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9亿元。其中,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出资7亿元,陕西航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资6亿元,中航国际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出资3亿元,中航航电系统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中航航空电子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亿元,并依法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组成公司治理架构,形成政府+军工的股权合作模式。
三是增资扩股助力发展。西飞民机结合公司的股权组织结构和后续发展,拟定了西飞民机增资扩股方案;中航飞机对划拨的资产范围进行了梳理,并与相关股东进行了初步沟通;西飞民机结合业务发展需求,完成设计保证系统的建设和质量系统的建设。向民航局提交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证照的申请。2017年12月26日,西飞民航局颁发了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
三、初步形成政府+ 军工股权合作模式,促进军用技术向民用产业转化
(一)政府+军工的股权合作模式初步形成
地方政府与军工企业共同参股合作,有利于军工技术融入地方发展,地方企业以股东代表、董事、监事的身份参与投资企业的公司运营决策,可制定有利于促进地方行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同时,可以以西飞民机为平台,促进央企与政府人员的交流与挂职锻炼,加强地方与央企的联系,提高地方政府对企业支持的积极性,又促进企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企业发展生态环境。
(二)发挥军工优势资源,促进民用产业发展
从军工企业剥离或者重组的产业以军工企业为依靠,充分发挥军工企业的制造、技术等资源,提升企业的生产制造及经营能力,将军工技术转化用于民用产业,促进民用技术提升的同时又创造了更大的社会价值。
(三)构建民用产业行业标准体系
依托新舟700研制,采用了项目管理、系统工程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将民机适航要求贯彻在研制的全生命周期中,以满足民机市场的需求。在制造方面,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并行工程、IPT设计等管理模式,为传统飞机制造模式向数字化、自动化高端制造模式转变积累了经验,实现主制造商—供应商共同研制过程的受控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