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之十九
——科技大市场“1+3”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益
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西安市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场作为创新服务载体,坚持“以市场为依托配置科技资源,以利益为纽带转化科技成果”的原则,不断积极探索和完善体制机制,建立起技术交易市场+技术经理人协会、技术经理人公司、技术经理人的“1+3”服务体系,提升了科技服务水平,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一、市场化程度低、专业服务队伍缺乏是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资源“分散、分割、分离”于高校院所,共享开放不够,缺乏系统性、统筹性,导致科技资源市场化流通不畅,从而制约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普遍存在专业服务人才匮乏、能力不足、制度体系不完善、转化效率低等问题,需要依托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建设专门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队伍,帮助高校和科研院所转移转化科技成果。
二、依托科技大市场建立的“1+3”服务模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劲动力
为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西安市政府牵头设立了西安科技大市场,作为市场化运营的科技资源聚集流通的重要平台,助力科技服务能力转型升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以来,大市场充分借助创新改革先行先试的优势,着手成立了市场化运行主体,“公益+市场”并行的模式逐步形成,该模式主要体现在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和成果转化服务人才体系建设两大方面。
在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方面,科技大市场坚持“开放性理念、市场化机制”建设原则,对服务体系进行改版升级,由原来的“一网一厅”信息展示平台至“三网一厅”的业务服务平台,并增加科技服务商城功能,最终形成西安科技大市场“云管平台”,实现“资源云”迭代为“服务云”。同时,在科技政策方面,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免费为企业培养1-2 名创新专员,科技政策服务不断标准化。设立“创新创业讲习所”,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资源和平台支持,将原有的零散的资源和服务进行体系化整合和服务升级,开设领域详细的专业化培训课程,并与国内知名机构合作,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多元化渠道及资源。
在成果转化服务人才体系建设方面,西安科技大市场在全国率先提出“西安技术经理人”服务模式,并发起成立了全国首个“技术经理人协会”——西安技术经理人协会,通过建立行业规则体系,维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秩序。进一步地,建立起技术交易市场+技术经理人协会、技术经理人公司、技术经理人的“1+3”服务体系,通过技术经理人项目储备对接、技术经理人公司组织运营、技术经理人协会搭建平台和组织活动,将技术供方、技术需方、技术中介整合,集成技术、人才、政策、资金、服务等创新资源,并按照“全链条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建立了一套成果筛选—孵化—转化的运行模式。
三、科技大市场“1+3”服务体系有效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截至2017年8月,西安科技大市场推动全市技术交易额累计达到2954.37亿元,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1.2万份;吸纳入库大型科学仪器设备1.1万台(套),登记设备共享服务交易额达到15.2亿元;汇聚行业专家1.8万名、科技企业7736家、科技成果7325项;培养科技政策联络员6004名,帮助企业落实各类政策、减免税收122.5亿元;加盟服务机构597家,驻场机构32家;累计挂牌项目达到4811个,视频发布项目1374个;累计举办各类交流活动2136场次,超过23万人次参与;网络平台注册会员27787个,流量突破643万次。
截至2017年9月,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场“1+3”服务体系,西安市高校、科研院所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14项,实现成果转化总收入7.64亿元;促成横向合同5209项,合同总额15.7亿元。其中,技术经理人机构全程参与的科技成果项目87项,对接合同金额1.2亿元。技术经理人协会实现了良性循环,已发展单位会员81家,个人会员239名;认定技术经理人机构53家,认证技术经理人154名;开展各类项目对接活动23场次,组织培训15 场次3000余人,技术成果平台上线入库项目6575项。技术经理人公司中,有9家2016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
西安科技大市场被先后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单位、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科技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建设单位、西安市人才工作创新实验基地、西安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国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战略联盟发起单位。在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及科技创新生态等方面所做出的积极探索与实践,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予以报道,成为科技领域的“西安品牌”。以“公益+市场”为核心的西安科技大市场体系经验已被全国很多地方借鉴和推广。